新闻中心 /News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
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于9月15日至27日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在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中展开激烈角逐,本届全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健儿备战巴黎奥运会的重要练兵场,更成为检验各省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最高舞台,在为期13天的比赛中,运动员们共打破12项全国纪录、超5项亚洲纪录,展现出中国体育蓬勃发展的新气象。
开幕式彰显文化自信 科技元素点亮古城
9月15日晚,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灯火璀璨,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的开幕式惊艳亮相,通过全息投影技术,兵马俑、大雁塔等陕西文化符号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融合,传递出“全民全运、同心同行”的办赛理念,开幕式上,奥运冠军苏炳添、张雨霏等运动员作为火炬手参与主火炬点燃仪式,象征着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。
奥运冠军延续强势表现 新秀崛起展现后备力量
本届全运会恰逢东京奥运会结束不久,许多奥运冠军延续了良好状态,游泳名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以1分56秒33夺冠,实现全运会该项目三连冠;乒乓球赛场,樊振东力克马龙夺得男单金牌,标志着国乒新老交替的加速,一批00后新星崭露头角,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,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辉煌;17岁的短跑选手陈冠锋在男子100米比赛中跑出10秒06的个人最好成绩,成为中国短跑新生代的代表。
群众赛事接地气 全民健身成果显著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进一步扩大群众赛事规模,设置19个大项185个小项,涵盖广场舞、太极拳、龙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,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登上全运舞台,展现了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,在羽毛球群众组比赛中,65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华与搭档夺得混双冠军,成为全场焦点。“全运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赛场,更是普通百姓展示自我的平台。”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科技赋能赛事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全运会在赛事组织中广泛应用科技创新,5G技术实现多角度高清直播,AI辅助裁判系统在体操、跳水等项目中投入使用,确保打分更加精准,组委会践行绿色办赛理念,所有场馆均采用环保材料,赛事用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90%,运动员村通过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处理,为大型赛事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。
疫情防控严密 确保赛事安全运行
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组委会采取闭环管理、分区管控等措施,所有参赛人员需完成疫苗接种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,赛事期间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过50万人次,未发生一起疫情传播事件,为今后大型活动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闭幕式传递希望 体育精神永不落幕
9月27日晚,伴随着主题曲《梦想的火焰》的旋律,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式落下帷幕,闭幕式上,组委会特别设置“致敬志愿者”环节,3000余名“小秦宝”志愿者获得表彰,下一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在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三地联合举办,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,标志着中国体育区域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2025世界俱乐部杯。
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检验了中国体育的整体实力,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,从奥运冠军的坚守到民间高手的涌现,从科技创新的应用到绿色理念的践行,这场体育盛会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也为巴黎奥运会备战吹响了冲锋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