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坛快讯 /MANUAL
雪橇世锦赛激战正酣,德国队包揽双人项目金牌,中国队创历史最佳战绩
国际雪橇联合会(FIL)世锦赛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奥林匹克滑行中心落下帷幕,本届赛事汇聚了全球顶尖雪橇运动员,在速度与技术的较量中,德国队延续了传统强队的统治力,包揽男子双人、女子双人及团体接力项目金牌,而中国队表现亮眼,在男子单人项目中首次闯入前八,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。
德国队展现“雪橇王国”底蕴
作为雪橇运动的传统强国,德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男子双人组合托比亚斯·文德尔和托比亚斯·阿尔特以0.15秒的优势力压奥地利对手,成功卫冕,赛后,文德尔表示:“赛道条件非常复杂,但我们配合默契,最后一轮的反超是团队战术的胜利。
德国队在团体接力赛中展现出强大的整体实力,由男子单人、女子单人和双人项目选手组成的接力队以总成绩2分45秒32夺冠,领先第二名加拿大近1秒,德国队主教练马库斯·鲍曼表示:“我们的目标是包揽全部金牌,虽然未能实现,但团队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。”
中国队突破历史,未来可期
本届赛事中,中国雪橇队的表现成为亮点,男子单人选手王维扬在四轮滑行中发挥稳定,最终以总成绩3分28秒74排名第七,刷新了中国队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成绩,王维扬在赛后采访中难掩激动:“第一次站上世锦赛前八的领奖台,证明亚洲选手也能在雪橇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”
中国队的进步得益于近年来对雪橇项目的系统性投入,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,中国雪橇队开始引进外籍教练团队,并在国内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赛道,国家队主教练、意大利人安德烈亚·隆巴迪表示:“王维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了质的提升,他的成绩只是开始,我们正在为2026年冬奥会储备更多人才。”
技术与风险:雪橇运动的双重挑战
雪橇运动被称为“冰上F1”,选手需以超过130公里的时速在蜿蜒的冰道中滑行,对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,本届世锦赛期间,奥地利选手卢卡斯·古格尔在男子单人项目第三轮滑行中因过弯失控撞墙,导致左肩脱臼,被迫退赛,这一事故再次引发对雪橇安全性的讨论,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总监弗兰克·乌尔里希回应称:“我们每年都会对赛道设计和护具标准进行升级,但运动员必须时刻保持对速度的敬畏。”
科技正在改变这项传统运动,德国队此次使用了新型碳纤维雪橇,其轻量化设计可减少0.3秒的单圈用时2025世界俱乐部杯,国际雪橇联合会已宣布将从下赛季起对装备材料实施更严格的审核,以避免技术垄断影响比赛公平性。
新星崛起与老将谢幕
除了传统强队的较量,本届世锦赛也见证了新老交替的温情时刻,拉脱维亚20岁小将克里斯蒂安·古特斯在男子单人项目中摘银,成为首位站上世锦赛领奖台的波罗的海选手,而37岁的美国传奇选手泰勒·安克尔曼在完成最后一滑后宣布退役,现场观众以长达5分钟的掌声致敬这位三届冬奥会奖牌得主,安克尔曼动情地说:“雪橇给了我一切,现在该把舞台留给年轻人了。”
展望未来:冬奥周期备战启幕
随着世锦赛结束,各队正式进入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备战周期,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·弗格力斯透露,下一届世锦赛将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,届时将测试新型计时系统,而对于中国队而言,如何将单人项目的突破扩展至双人和团体赛,将成为未来三年的关键课题。
奥地利站的火热氛围尚未散去,但雪橇运动的激情已驶向更远的冰道,无论是德国队的王者之气,还是中国队的黑马之姿,都预示着这项极速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时代。